一、電池技術為什么不斷升級
單晶電池最早應用的技術叫Al-BSF(鋁背場技術),是2013年到2016年的技術,已于2017年被單晶PERC技術替代,PERC技術發(fā)展過程中,期間還出現(xiàn)過MWT、PERL、PERT、EWT等技術,但因PERC的規(guī)?;瘮D壓和性價比不高,均未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chǎn)。目前公認的可替代PERC的技術有三個,TOPCon、HJT和IBC,其中N型IBC技術因其成本較高,現(xiàn)階段無法與TOPCon與HJT競爭(IBC技術在未來是可以與其他技術疊加),故而目前最有可能替代PERC的是TOPCon與HJT技術。
N型HJT也是目前市場熱議的一個技術路線,但此技術路線存在幾個問題急需行業(yè)去解決:首先是設備成本,從PERC技術轉向TOPCon技術,電池產(chǎn)線還有70%左右可以兼容,每GW的新增投資額在5000-7000萬左右,而HJT產(chǎn)線需要重新搭建,每GW投資額達3.5億以上,現(xiàn)在整個光伏行業(yè)有超200GW的PERC產(chǎn)能,轉型做HJT后的PERC產(chǎn)能包袱是整個產(chǎn)業(yè)鏈無法接受的。其次,HJT技術需要用到200℃低溫銀漿,價格比正常銀漿更高,且目前主要依賴日本進口。還有就是HJT技術需要用到金屬銦,銦的需求量將使得地殼中儲量不高的銦價格暴漲,從而推高組件價格。TOPCon技術擁有著完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路線支撐,未來的迭代升級空間廣闊,預計2024-2025年實現(xiàn)與IBC技術的結合,形成TBC技術,量產(chǎn)效率可達26%-28%,“十五五”期間實現(xiàn)與鈣鈦礦的疊層電池量產(chǎn),將量產(chǎn)電池效率推高到28%以上。
三、四種電池概述
1、N型IBC電池:潛力無限
是將PN結、基底與發(fā)射區(qū)的接觸極以交叉指形狀做在電池背面,是高效大面積太陽能電池之一。核心技術:如何在電池背面制備出質量較好、成叉指狀間隔排列的p區(qū)和n區(qū)。通過在電池背面印刷一層含硼的叉指狀擴散掩膜層,掩膜層上的硼經(jīng)擴散后進入N型襯底形成p+區(qū),而未印刷掩膜層的區(qū)域,經(jīng)磷擴散后形成n+區(qū)。前表面制備金字塔狀絨面來增強光的吸收, 同時在前表面形成前表面場(FSF)。使用離子注入技術可獲得均勻性好、結深精確可控的p區(qū)和n區(qū),電池正面無柵線遮擋,可消除金屬電極的遮光電流損失,實現(xiàn)入射光子的******利用化;由于背接觸結構,不必考慮柵線遮擋問題,可適當加寬柵線比例,從而降低串聯(lián)電阻且有高的填充因子;形成組件時,可以把電池排布的更密集;外形美觀,尤其適用于光伏建筑一體化;但IBC電池成本較高尚未產(chǎn)業(yè)化,IBC電池制程工藝復雜,多次使用掩膜、光刻等半導體技術,成本幾乎為常規(guī)電池的兩倍。
總之,IBC電池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電池結構,優(yōu)勢來自于全背面電極,當然劣勢是增加了設計和制造難度。從另一個角度看,設計和制造難度高,也不算是壞事,哪家能把工藝難度最高的IBC做出來,說明哪家的技術實力最強。目前主流的幾種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技術,除了IBC電池外,就是Topcon電池、HJT異質結電池,以及更加遙遠的鈣鈦礦電池。
P型電池制作工藝相對簡單,成本較低,主要是BSF電池和PERC電池。2015年之前,BSF電池占據(jù)90%市場;2016年之后,PERC電池接棒起跑,到2020年,PERC電池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已經(jīng)超過85%,且目前以雙面PERC為主。PERC電池與BSF(鋁背板)******的區(qū)別就是背鈍化,這個可能有點抽象,先看一張PERC電池的結構圖:
鈍化的原理實際上包括兩方面:一是利用鈍化膜中產(chǎn)生的原子與懸掛鍵結合,從而減少其對其他正負電荷的復合作用;二是鈍化膜也帶有一定電荷,會在接觸面形成內建電場,從而形成場鈍化效應。鈍化的核心作用是提高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進而提升填充因子,在進而提高光電轉化效率。
為什么要了解這些?
其一,知道了PERC電池的原理,就知道在電池結構中哪部分是最重要的。評估PERC電池的優(yōu)劣,鈍化做的好不好就是最重要的評價維度。
其二,知道以上原理,就知道在工藝中哪個環(huán)節(jié)是最重要的,不同的電池企業(yè)比什么?就看關鍵工作環(huán)節(jié)控制的怎么樣。從PERC電池的核心是鈍化來看,那么對于鈍化膜的制作這一步就是所有工藝流程中最關鍵的。
其三,知道以上原理,就知道哪些生產(chǎn)設備是關鍵的,哪些耗材是最關鍵的。PERC電池的鈍化膜最核心,所以進行鈍化的薄膜沉淀工藝就是最核心步驟,相應的進行薄膜沉淀所需的PECVD設備和ALD設備就是最關鍵設備,這些設備在前些年一直也被卡脖子,近幾年國內企業(yè)異軍突起,邁為股份、捷佳偉創(chuàng)、理想萬里暉、鈞石能源等均實現(xiàn)了這些關鍵設備的突破。但產(chǎn)能情況需要進一步整理,在目前光伏行業(yè)整體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這些設備商也具有一定的投資機會。
PERC電池的工藝流程相對簡單且設備成熟,近年來,標配一些提效工藝,如激光SE、堿拋、光注入/電注入等。PERC技術以背面鈍化層的沉積和激光開槽為主,后續(xù)在此基礎上進行工藝改進優(yōu)化時增加正面SE激光和光注入/電注入退火等工藝。
2017-2021,將近五年時間,PERC從初露鋒芒到獨樹一幟,由于P型單晶硅PERC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極限為24.5%,導致P型PERC單晶電池效率很難再有大幅度的提升,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極限;并且未能徹底解決以P型硅片為基底的電池所產(chǎn)生的光衰現(xiàn)象,這些因素使得P型電池時代即將面臨壽終正寢,2021年以前,都以P型硅片做襯底,與傳統(tǒng)的P型單晶電池和P型多晶電池相比,N型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雙面率高、溫度系數(shù)低、無光衰、弱光效應好、載流子壽命更長等優(yōu)點,之后趨勢開始往N型襯底來轉換。
3、N型TOPCon:技術過渡最優(yōu)選擇
是2013年在第28屆歐洲PVSEC光伏大會上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研究所首次提出的一種N型硅襯底電池技術,旨在通過解決電池載流子選擇鈍化接觸問題來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電池正面和常規(guī)N型電池沒有什么區(qū)別,和常規(guī)N型電池的主要區(qū)別在電池TOPCon背面會先制作一層不足2nm的超薄二氧化硅(SiO2)作為隧穿層,之后會再加上一層20nm磷摻雜的微晶非晶混合Si薄膜,濃度較襯底更高,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鈍化性能通過退火過程進行激活,Si薄膜在該退火過程中結晶性發(fā)生變化,由微晶非晶混合相轉變?yōu)槎嗑?/span>該結構可以阻擋少子空穴復合,提升電池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超薄氧化層可以使多子電子隧穿進入多晶硅層同時阻擋少子空穴復合,超薄氧化硅和重摻雜硅薄膜良好的鈍化效果使得硅片表面能帶產(chǎn)生彎曲,從而形成場鈍化效果,電子隧穿的幾率大幅增加,接觸電阻下降,提升了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從而提升電池轉化效率。光伏電池TOPCon的能量轉換效率大概在25.5%,理論上極限轉換率約28.5%。
目前光伏電池TOPCon市場占有率逐年增高,已經(jīng)有權威機構預測在2030年N型光伏電池市場占有率會達到56%左右。又稱HIT電池(三洋核心專利期間名稱),HIT電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成功開發(fā),因HIT已被三洋注冊為商標,因此又被稱為HJT、HDT、或SHJ(Silicon Heterojunction),當時轉換效率可達到14.5%(4mm2的電池),后來在三洋公司的不斷改進下,三洋HJT電池的轉換效率于2015年已達到25.6%。2015年三洋的HJT專利保護結束,技術壁壘消除,是我國大力發(fā)展和推廣HJT技術的大好時機。HJT電池是由晶硅材料和非晶材料形成,在晶體硅上形成非晶體薄膜,并通過特殊技術讓P型和N型半導體構成一種特殊的PN結,本身屬于N型電池的一種,是單晶雙面電池,具有工藝簡單、發(fā)電量高、度電成本低的優(yōu)勢,可能會成為繼PERC電池之后的行業(yè)熱點。
以N型單晶硅(C-Si)為襯底光吸收區(qū),經(jīng)過制絨清洗后,其正面依次沉積厚度為5-10nm的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摻雜的P型非晶硅(P-a-Si:H),和硅襯底形成P-N異質結。硅片的背面又通過沉積厚度為5-10nm的i-a-Si:H和摻雜的N型非晶硅(n-a-Si:H)形成背表面場,雙面沉積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TCO),最后通過絲網(wǎng)印刷在兩側的頂層形成金屬基電極,即為異質結電池的典型結構。
HJT因為光電轉換效率高,雙面率高,設備工藝流程簡化,產(chǎn)品光衰減低,穩(wěn)定性強,降本增效空間大,技術層面,根據(jù)所使用硅片的不同,光伏電池片主要分為晶硅電池片(P型)和非晶硅薄膜電池片(N型),其中PERC是當前的主流技術路徑,市占率在85%左右,但受制于本身光電轉換效率臨近天花板,業(yè)內正在逐步嘗試使用具有更高光電轉換效率的HJT電池片來替代。
我國前三大光伏電池片廠商分別為愛旭股份、通威股份和隆基綠能,2021年合計市占率達36.5%。其中,通威股份在HJT電池方面是絕對龍頭,國內市占率在20%以上。
光伏的核心指標是效率,最終目標一定時平價上網(wǎng),即光伏發(fā)電的成本要低于火電等傳統(tǒng)能源。我們也可以說,光伏的生命就在于更高的效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更低的價格(制造成本的價格,使用的價格)。
免責聲明:本文原載于互聯(lián)網(wǎ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xié)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